为什么要吃螺旋藻?
你的细胞在挨饿!
为什么空壳食品时代必须吃藻?
21世纪的中国餐桌正面临一场隐性危机——食物产量与营养密度呈现惊人的反差。农药化肥催生的速生蔬菜、激素喂养的畜禽产品、反季节大棚作物,共同构成了营养大塌方的现代饮食图景。

研究表明,当代西红柿的钙含量仅为1960年代的1/10,鸡肉的ω-3脂肪酸含量下降80%。
以前养一头猪要一年才能出栏,现在两三个月就长成了。鸭子从出生到被端上餐桌只需要28天。现在的奶牛和母鸡变成了高产激素奶、激素蛋的“机器”。
食物中的有效成分严重下降,无效成分(包括毒素)却日益增多。人体真正需要的均衡蛋白、维生素、矿物质、纤维素、优质脂肪、容易被人体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减少了,更别说各种油炸、高糖高盐、快餐类食品,更是让食物中所剩不多的营养流失殆尽,于是就出现“吃撑了肚皮,饿扁了细胞”的情况。

这就是人们看似吃的很丰富,却依然会出现因为营养匮乏导致的贫血、代谢差、易疲乏、易水肿、消化系统紊乱、伤口反复开裂、感染等。这都是因为细胞营养缺失而产生的问题。

为了解决当前社会食物营养严重流失的情况,慧联天下经过十余年的探寻,最终在内蒙古毛乌素沙漠找到了一款营养元素很丰富的植物——螺旋藻,螺旋藻在地球已生存了35亿年之久,也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含营养素成分最多的食物。
螺旋藻是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,蛋白质含量高达60-70%,且消化吸收率高达95%以上。它含有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也极为丰富,包括维生素B1、B2等,富含18种氨基酸,其中8种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,并含锌、铁、钾等微量元素。并且富含亚油酸、VE、丝氨酸、甲硫氨酸、叶绿素等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营养元素。

螺旋藻被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誉为“二十一世纪理想食品”。现代营养学家称之为“人类营养的微型宝库”。实验证明,1克螺旋藻相当于一公斤水果蔬菜的营养总和,而且螺旋藻不含细胞壁,极易被人体所吸收,因此,在当前各种食物的营养快速流失的时代,螺旋藻无疑是补充人体所需多种营养素的优质选择。

螺旋藻不但体积小,营养丰富,食用起来也非常简单,便于携带,随时随地都可以给身体做补给,尤其适合学龄儿童和上了岁数的老人以及上班族,老人的新陈代谢逐渐变慢,营养吸收功能开始衰退,但螺旋藻无细胞壁,能够轻松快速地融入细胞;生长期的青少年,尤其还面对学业的压力,正是需要大量营养的时候,螺旋藻所含的蛋白质、钙、矿物质、维生素将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营养源。螺旋藻所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β-胡萝卜素等元素能缓解电子设备所带来的疲惫,其中藻蓝蛋白的抗氧化能力可减轻蓝光对眼部的损伤,缓解视疲劳,尤其适合从事脑力、体力的日常身体能量消耗大的工作者。
螺旋藻不是药品,也无法代替药品,但它的营养非常丰富,在食物营养持续流失的今天,螺旋藻代表了一种回归食物本质的哲学。它不仅是营养补充剂,更是对工业化饮食文明的温柔反抗——用最古老的生命智慧,解决最现代的生存困境。当我们重新审视大医家程钟龄药补不如食补的箴言,会发现螺旋藻正是连接传统养生智慧与未来营养科学的桥梁。从沙漠到餐桌,这抹蓝绿色承载的,是人类对健康饮食最本真的渴望。